要闻 财经 宏观 商业 金融 理财 行情 股票 外汇 期货 基金 综合
首页 > 要闻 > 正文

北京力争2025年机器人核心产业收入超300亿元

2023-06-29 04:47:56 中国新闻网

中新网北京6月28日电 (记者 杜燕)《北京市机器人产业创新发展行动方案(2023—2025年)》28日公布,提出到2025年,北京机器人产业创新能力大幅提升,全市机器人核心产业收入达到300亿元以上,打造国内领先、国际先进的机器人产业集群。

方案指出,北京坚持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,紧扣机器人智能化、仿生化、模块化发展趋势,加快打造产品创新和场景示范双驱动、生态优化和产业协同共联动的机器人产业发展“北京样板”,全力建设全球机器人技术创新策源地、应用示范高地和高端产业集聚区,有效支撑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和全球数字经济标杆城市建设。


(资料图片仅供参考)

高端引领,聚焦发展机器人“1+4”产品体系

北京着眼世界前沿技术和未来战略需求,加紧布局人形机器人,带动医疗健康、协作、特种、物流四类优势机器人产品跃升发展,实施百项机器人新品工程,打造智能驱动、产研一体、开放领先的创新产品体系。

——加紧布局人形机器人。对标国际领先人形机器人产品,支持企业和高校院所开展人形机器人整机产品、关键零部件攻关和工程化,加快建设北京市人形机器人产业创新中心,争创国家制造业创新中心。

——巩固提升四类优势机器人。发挥北京机器人产业基础优势,提升医疗健康、协作、特种、物流四类机器人技术水平和市场竞争力。医疗健康机器人领域,面向行业前沿和医疗应用需求,提升手术机器人全流程手术辅助能力。发挥首都医工协同优势,优化医疗器械注册和卫健医保政策,加大临床应用推广力度;协作机器人领域,突破整机轻量化、视觉增强、力感知、柔顺控制、自学习等关键技术,提升整机荷载能力,发展自适应协作机器人。开展复杂任务执行算法和末端执行器技术攻关,推动多自由度协作机器人智能化、柔性化发展;特种机器人领域,提高消防、安防与救援机器人等产品稳定性、可靠性,优化产品设计和加工工艺,降低综合成本;物流机器人领域,提升导航和运行精度,推动智能仓储物流机器人迭代升级,开发重载移动机器人,优化物流机器人应用环境。

稳链强链,着力提升机器人关键支撑能力

北京聚焦机器人产业链关键环节,坚持问题导向,发挥整机企业链主牵引作用,打通上下游协同、软硬结合的创新链条,增强人工智能大模型、产业关键核心技术、关键零部件等基础支撑能力,推动机器人产业稳链、补链和强链。

其中,强化人工智能大模型支撑。开发并持续完善机器人通用人工智能大模型,挖掘应用场景资源,为模型预训练提供多样化场景数据支持,提高模型通用性和实用性。突破大模型多模数据融合关键技术,研发图像、文本、语音及力、热、电、磁等多模传感数据融合处理的大模型系统。针对各类机器人技术和应用场景特征,开发大模型高效微调算法,推动大模型在机器人领域的深化应用。建设模型优化算法开源平台,打造全行业广泛参与、互动优化的大模型生态,推动模型性能迭代提升。

突破产业关键核心技术,并夯实关键零部件基础。对标国际先进水平,全面提升机器人关键零部件综合性能,强化对整机的关键支撑能力。

标杆引领,全面实施“机器人+”应用示范

北京面向医疗、制造、建筑、商贸物流、养老、应急、农业等领域重点需求,实施百种应用场景示范工程,开展一批“机器人+”应用示范,加快形成标志性场景、标志性服务、标志性模式和标志性业态。

——发展“机器人+”体验模式。面向医疗健康、智慧养老、安全应急等场景需求,支持用户联合企业建设“机器人+”应用体验中心,打造机器人创新应用“样板间”,扩大产品消费和应用。依托“新智造100”工程,支持机器人企业建设“机器人生产机器人”标杆工厂和“北京智造”体验中心,按照大规模定制、产品全生命周期、一体化供应链等模式,拓展机器人应用深度和广度。

——发展“机器人+”定制模式。聚焦制造、商贸物流、农业等特定场景需求,支持用户与企业组建应用创新联合体,通过“揭榜挂帅”、首购订购等方式,研制面向典型应用场景的创新产品、系统解决方案,实施一批重大应用示范项目。支持用户优先采购机器人创新产品和服务,遴选和编制机器人应用场景目录,打造产用合作创新模式。

——发展“机器人+”推广模式。整合机器人企业、用户、行业组织等多方资源,汇集各领域终端用户需求,开展常态化线上对接服务。建立医疗健康、制造、应急等领域常态化供需对接机制,促进机器人应用落地。创新应用推广模式,通过短期租赁、共享服务、代运营等方式加强应用推广,催生服务新业态。

此外,北京将创新服务,围绕机器人研发设计、中试验证等产业环节,加快建设一批开放共享的公共服务平台,全面提升机器人产业要素配置水平,建立“资源统筹—创新协同—环境优化”的产业发展新生态。(完)

标签:

最近更新