要闻 财经 宏观 商业 金融 理财 行情 股票 外汇 期货 基金 综合
首页 > 综合 > 正文

天保试点25年 万源森林覆盖率翻倍|世界即时

2023-07-03 10:25:25 达州日报网

山上的树越来越细,林间的鸟越来越少,运输木材的货车一辆接着一辆……这是林场工人李德芳在万源黑宝山林场参工的前两年见到的画面。

万源林海生态秀美

1998年,对于万源广大林业人来说是极其特别的一年。那一年,全国试点天然林保护工程,禁止天然林采伐和交易。一批批伐木工人走下山,一台台采伐设备被封存,大巴山上响了十余年的斧锯声突然消失了。

天保工程试点25周年之际,记者深入万源天然林保护区,追寻大巴山上的这场蝶变。


(资料图片)

伐木吃山

漫山遍野只剩树桩

20世纪80年代,改革开放带动了时代的快速发展,工业生产、基础建设等对木材催生了巨大需求。基于特定的时代背景,万源市各个林场纷纷开始寻求新的发展道路,黑宝山林场就是其中之一。

1981年,黑宝山林场试探着进行了第一次间伐林木,当年的销售收入便达数十万元。面对如此庞大的利益,林场职工并没有盲目扩大林业生产规模,而是继续维持着护林与伐木之间的平衡,并投入了不少员工继续从事植树造林和管护工作。

尽管秉持着理性的开发态度,但随着市场对木材的需求不断加大,以及单位改为自负盈亏等因素,黑宝山林场的木材生意越做越大,每年采伐的树木越来越多。到了1984年,林场干脆将林业生产任务分到个人,任务完不成还要扣工资。

后来,黑宝山林场还自行购买了运输车辆,并建设了1座木材加工厂,生产的木材不仅可以供给本地的企业单位,还销售到了邻水、大竹、渠县等地,甚至远销江苏、浙江两省。

“那时候觉得砍树是在为建设作贡献,砍得越多,贡献越大。”这是当时不少伐木工人的想法。数百名伐木工人分散在万源不同林区,漫山遍野都是残留的树桩。生活在林场周边年纪稍大的村民记得,之前山上遍是麂子、野猪、野鸡等野生动物,随着树木被大面积砍伐,这些动物难觅踪迹。

黑宝山林场之秋

“七一勋章”获得者周永开在接受采访时,也曾回忆他刚到万源花萼山时看到的场景:“去到花萼山一看,发现很多树被砍了,一些野生动物也被捕杀了。那个地方破坏得很严重,本来是个自然资源很富余的地方,结果因为宣传教育得不够,变成了那样。”

也并非完全竭泽而渔,在此期间,万源各大林场也在探索依靠森林资源进行多种经营的发展道路。黑宝山林场成立了中药材基地,发动职工种植魔芋、包包菜等,鼓励村民搞林粮间作,但由于技术不过硬、缺乏经验等原因,并没有取得预期效果。

到了1998年,万源年产商品木材已经达到了18500立方米,是川东北重要的商品木材基地之一。

人退林进

大巴山重现盎然生机

1998年,针对长期以来天然林资源过度消耗的现实,全国多地开始试点推行天保工程,其中就有万源。万源黑宝山、东林山、万宝山、花萼山、尖峰山等5个国有林场,以及林业工作站、森林公安等林业单位纷纷被纳入天保工程实施范围。

首先在这次变革中感到“阵痛”正是过去的伐木工人。万源市5个国有林场过去全凭木材生产经营维持,天然林停伐后,李德芳目睹一大批同事放下采伐工具离开了林场。

黑宝山林场天然林保护工程封山育林石碑

“实施天保工程后,黑宝山林场从国营林场变成了国有林场。由于机制改革,有的工人选择了辞职外出打工,有的工人去往乡镇负责森林管护。”黑宝山林场场长唐双介绍。

据统计,万源市先后利用森林管护、公益林建设、种苗工程等转岗分流职工511人,一次性买断工龄安置172人。至2008年底,万源市纳入天保工程林业部门的在职职工由1997年的580人锐减至290人。

天保工程实施初期,随之而来的还有相当普遍的盗伐问题。“大多是附近的村民,一来往往就是好几个人,几分钟就可以锯倒一片树。”李德芳印象最深的,是1998年的一个深夜。当晚他照常一个人外出巡视,隐约间听到砍树的声音,随即悄悄摸了上去,看到四五个人正在砍树。势单力孤的他没有打草惊蛇,而是一直悄悄跟着盗伐者,找到了盗伐者落脚的地方,然后步行2个多小时走到林场场部,带着保安部的同事回来抓住了盗伐者。

1985年黑宝山林场间伐木材

此后的20余年,万源林业人以山为家,采取护林与造林有机结合的方式,一方面加大森林资源保护力度,另一方面推进营造林和林相改造,实施了封山育林、补植补造、防病治虫、抚育改造等一系列综合措施,逐步形成了处处“绿水青山”的景观。

“生态一年比一年好,林区里黄麂、野猪、野鸡等野生动物也越来越多,有时还会出现金雕等国家保护动物……”李德芳说。

截至2022年,万源市森林面积达335万亩,森林覆盖率从1997年的34.1%提高到63.8%。

转型升级

多元发展助力林下生“金”

长达20余年的天保工程,如今已经成为林区百姓的“幸福工程”。万源市始终坚持发展传统产业与培育新兴产业相结合,着力推进旅游康养、特色经果林、木本药材、森林蔬菜、林下经济等产业,不断拓展产业发展新空间,建立起了符合生态保护要求的多元产业结构,促进林区产业振兴。

2013年,浙江人王米友将一车车李子幼苗拉进了魏家镇楠木坪村,拉开了发展硒李的“大会战”。短短20天过后,巴山硒李专业合作社挂牌成立,165户村民加入合作社,800亩硒李“落户”魏家。经过10年发展,王米友已经把硒李种植延伸到万源多个乡镇,为当地群众增收致富插上了腾飞的“双翼”。

1985年的黑宝山林场木材加工厂

万源市通过利用本地林地资源等优势条件,引导万源市源丰林业有限责任公司、巴山硒李专业合作社,采取“公司+基地+专合社+农户”的股份合作模式,积极推广和发展本地优良品种农产品,打响了“巴山乌米籽核桃”“巴山硒李”等品牌,以产业聚集带动乡村振兴。

截至目前,万源市建成以核桃、青脆李为主的特色经果林基地42.5万亩,实现产值3.2亿元;种植中药材11.5万亩,总产量5万余吨,年产值4亿余元;建成森林蔬菜基地3.5万亩,带动农民1.5万户,实现产值1.2亿元,农民户均增收8000元;建成林下经济面积33.9万亩,实现产值近7亿元,农民人均增收2985元。

不仅如此,万源市还与一家旅游开发公司签订了《万源黑宝山旅游度假综合开发项目框架协议》。该项目以黑宝山国家森林公园和国际高端康养小镇为主要建设内容,致力于将黑宝山打造成国家5A级旅游景区和国家级旅游度假区。目前,黑宝山国家级旅游度假区综合开发项目已全面启动实施。

巍巍青山见证,经过万源“天保人”20余年的共同努力,大巴山重新染回青葱翠绿,“功在当代”的振兴发展与“利在千秋”的生态保护在这里兼容,绿富同兴、生态和美的绚丽篇章在这里谱写!

□文/达州日报社全媒体记者 冯津榕 图/刘茂林 于天建

来源:

标签:

最近更新