一盘盘嫩绿的秧苗被搬上插秧机,伴随着轰鸣不止的机械声,农机手们驾驶着插秧机在天地间来回穿梭。近日,大竹县在童家镇八一村举行2023年水稻全程机械化制种机插秧现场观摩会,进一步提升制种全程机械化水平,提高水稻制种作业质量和效率。
(资料图片仅供参考)
如今,农机“唱主角”已成为农业发展的大势所趋。
近年来,大竹县深入推动落实“藏粮于地、藏粮于技”战略,夯实粮食生产能力基础,确保国家粮食安全和重要农产品有效供给,以粮食生产功能区和重要农产品生产保护区为重点,深入实施高标准农田建设,稳步提升农业全程机械化水平,开启农业现代化新篇章。
机械化让农业更高效
高穴镇距大竹县城19公里,幅员面积60.2平方公里,总人口2.8万人,耕地面积4.27万亩,粮食播面8.26万亩,大豆种植8000亩,人均纯收入近2.5万元,属于典型的农业大镇。
“我们镇的农业人口约有2.6万,但能算作在家劳动力的,只有4000人左右。”高穴镇农业综合服务中心负责人饶毅告诉记者。
劳动力的匮乏,催化了该镇农业机械化水平的提升,加快了农业现代化的进程。
据介绍,高穴镇共有5家农机专业合作社,其中规模最大的是大竹县鑫通农机专业合作社。
据了解,该合作社位于高穴镇石河村4组,通过村级闲置资产盘活,租赁原石河村村小作为场地。合作社于2014年4月注册成立,2016年获得“农民合作社省级示范社”称号,目前已入社社员51人。基地分布于石河、木牌等村,共流转土地600余亩,开展糯稻、常规稻种植,并与四川东柳醪糟有限责任公司建立供销关系,年纯收入约18万元。同时,利用自有农业机具,为周边群众提供耕、种、防、收、烘等社会化服务。
“我们专合社有烘干机3台,还有轮式拖拉机2台,履带式旋耕机6台,无人机4台,乘坐式插秧机4台,其余小型农用机械20余台。”大竹县鑫通农机专业合作社理事长张化春说,“我们主要为高穴镇提供社会化服务,并辐射川主乡、妈妈镇等乡镇,单季可服务耕地近万亩,其中高穴镇服务面积超6000亩。”
“农机专合社提供社会化服务,有效解决了劳动力短缺的问题,提升了农业效率,如今,我们镇的农户会自行购入一些小型农机,小型旋耕机更是家家户户都有。”据饶毅介绍,近年来,按照县委“1245”总体部署,高穴镇在发展思路上紧紧围绕“农业强镇”做文章,坚持“四力”齐发,农业产业结构不断优化,农业基本盘不断夯实。
农机成为田间“主角”
田间地头轰鸣声不止,金黄的小麦一车车运往烘干房,近日,四合镇东风村处处洋溢着丰收的气息。
大竹县裕东农业专业合作社是四合镇唯一一家农机专业合作社,该合作社监事游小波自豪地告诉记者,其流转土地的水稻种植全过程机械化率超过90%。
“我们有乘坐式插秧机3台,无人机4台,轮式旋耕机4台,履带式旋耕机2台,收割机3台,烘干机2台,除了提供社会化服务,我们自己还流转了2000余亩田地,进行水稻种植,水稻收割后,为防止土地季节性闲置,还会进行油菜、小麦、榨菜种植。”据游小波介绍,该合作社有机手十余人,除满足自身农机使用需求外,还为石子镇、杨通乡及邻水县提供社会化服务。
“我们翻耕收费是100元一亩一次,翻耕两次就收150元,收割是每亩120元,都是乡里乡亲的,我们收的价格比外面便宜些,老百姓也乐意找我们。”游小波告诉记者。
为加快提升农机推广应用水平,近年来,大竹县通过农机购置补贴、农机报废更新补贴等政策,大力推广农机新技术、新机具,大中型农机具得到快速发展,先进适用的新型农机具得到推广应用。
据统计,截至目前,全县拥有各类现代农机装备9.1万台套,农机总动力达42.74万千瓦, 农业机械原值4.6亿元。
“我县在推广水稻全程机械化方面主要大力推广了水稻工厂化育秧、基质营养土流水线机械化大田软盘育秧、大田稀泥麻膜育秧等技术,着力突破机插秧的育秧瓶颈。”据大竹县农机工程师王大权介绍,大竹县强力推进水稻全程机械化,稳步推进粮经作物全程机械化栽培技术,农机化水平显著提升,充分整合利用各类三农项目资金着力改善农机条件,农机基础设施不断夯实;通过试点示范引领专业合作组织带动,大力推广水稻机械化育插秧、抛秧等新型作业方式,农机作业水平逐年提高。
“良田”推动农业转型升级
正值春耕关键时期,在大竹县月华镇综合农事服务中心,机手们正在检查机器设备,为春耕春种做足准备。
“我们的全智能‘循环运动式育秧’大棚于今年4月7日正式投入运行,实现了育秧进厂,相较于之前的无人机直播,辅助人工插秧,有了跨时代的进步。”据该农事服务中心管理人员王明擘介绍,今年大棚育苗还处于调试阶段,调试完成后,可实现三四五月每月育苗两批,每批可育秧水稻种苗2025盘,满足100余亩农田机插,除了水稻育秧,还可育蔬菜苗、种植食用菌,实现了“一棚多用”。
大棚育秧能开启育秧2.0时代,月华镇的宜机化改造功不可没。
“我们有大大小小的农机设备80余台,其中大型旋耕拖拉机有20余台,主要服务于大竹县粮油现代农业产业园区,2万多亩核心园区均已完成高标准农田建设,3台拖拉机一天就能翻耕100亩,要是熟练机手还能提早收工。”王明擘告诉记者,目前园区实行糯稻油菜轮作,均已实现全程机械化作业。
农机应用推广的关键,在于配套基础设施的完善。
2019年,大竹县建成高标准农田4.3万亩;2020年,建成高标准农田4.3万亩;2021年,建成高标准农田6.07万亩……截至2022年底,全县累计建成高标准农田面积72万亩,占全县耕地面积119.6万亩的60.2%。
“我县全力抓好高标准农田建设,坚持高标准规划、高标准建设、高标准管护、区域示范融合、多渠道投入,确保高质量完成项目建设任务。”据大竹县农业农村局相关负责人介绍,接下来,大竹县将建立健全高标准农田长效管护机制,将高标准农田管护纳入农村基础设施管护重要内容,配备管护人员、落实管护经费,确保高标准农田“建得成、管得好、长受益”。
达州日报社全媒体记者:曹芮铭 特约记者:程一凡
来源:掌上达州
标签: