要闻 财经 宏观 商业 金融 理财 行情 股票 外汇 期货 基金 综合

中华瑰宝——汝阳刘毛笔2200年匠心传承

2017-12-14 16:04:27

毛笔位列中国传统文化的文房四宝“笔墨纸砚”之首,它的发祥地是河南省项城市孙店镇汝阳刘村,据《项城县志》记载,迄今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,有名讳的制笔工艺传承人至今有66代,素有“毛笔之乡”、“妙笔之乡”的美誉。

毛笔起源——蒙恬制笔刘寅传

早在2200多年前,刘氏先人刘寅随秦朝大将蒙恬南伐楚中山,平息楚地叛乱。在蒙恬进军途中,路经刘寅的家乡,即今项城一带驻扎下来。刘寅当时的职务是军中文书,记载军中事迹,传达命令,帮助主将处理军务。那时候还没有使用纸和毛笔,书写文字是用硬笔,即“字刀”将文字刻写在竹简上的,既费时又费力。蒙恬看到刘寅整天辛苦疲惫,很是心疼,总想制作一种书写文字的新工具。

一天,一只野兔跑进军营附近的一个石灰池里淹死了。蒙恬巡察到此,看到石灰池里的野兔,突发奇想,何不用兔子的尾巴书写文字?于是,他让刘寅将兔子的尾巴割下来,试着在竹简上写字。写着写着,刘寅觉得既顺手又轻松,比用“字刀”刻写文字方便多了。随后,蒙恬不断对笔进行改进,用动物毛发和麻共同浸泡于石灰水中,然后用丝绳缠绕扎紧,将竹管的一端镂空,将笔头插入竹管之上使用,书写更加流畅。从此以后,刘寅就用“蒙恬笔”书写文字了。

蒙恬死后,刘寅解甲归田,把“蒙恬笔”的制作工艺传之于刘氏子孙。从先祖刘寅开始,一代传承一代,一直传到现在的第66代孙----当代制笔大师、汝阳刘笔业有限公司董事长刘好勤这一代。

蒙恬笔的历史演变

《史记》载:“蒙将军拔中山之毫,始皇封之管城,世遂有名。”因蒙恬南伐楚中山,平定了楚地叛乱,又创制了秦朝第一支笔,功勋卓著,秦始皇就把管城这一地带封为蒙恬的封地。管城就是现在的郑州市,商朝早期的都城就建在那里。因管城是蒙恬的封地,于是“蒙恬笔”首先在管城和中原一带得到广泛传播,而后由中原再传播到全国各地,世人皆知蒙恬就是中国制笔的鼻祖。因蒙恬的封地在管城,为纪念和颂扬蒙恬这位制笔祖师,后人又将“管城侯”、“管城子”。“管城侯”、“管城子”作为毛笔的代名词而延续至今。

汝阳刘人为纪念制笔祖师蒙恬和“蒙恬笔”的第一代传人刘氏先人刘寅,于元朝至正十四年(公元1354年),在汝阳刘村东头修建了蒙恬庙和刘寅祠。民国23年(公元1934年),又进行了重修扩建。“文治毫毛安天下,武修长城定太平”,就是镶嵌在蒙恬庙大殿门口两侧的朱漆对联,充分表达了蒙恬的历史功绩和汝阳刘人对蒙恬的崇敬和怀念。汝阳刘人不忘先祖,世代景仰,还把每年农历的3月3日(蒙恬的诞辰日)定为庙会,并作为拜师授徒的吉日。

汉高祖刘邦赐名“汝阳刘”

汉高祖十二年(公元前195年)十月,刘邦在平息了淮南王英布的叛乱,回长安途中,路过家乡沛县时,在沛宫摆下盛大酒宴,庆祝平叛的胜利,并召刘寅来沛宫相见。刘寅将为蒙恬守墓、并传承蒙恬制笔技艺之事向刘邦一一奏明。刘邦听后激情满怀,郑重其事地对刘寅说:“咱们刘氏本是一家。我是沛县刘,你家住在汝河之阳,就叫汝阳刘吧。”并要刘寅每年都要向朝廷进奉御笔。从此,汝阳刘毛笔被钦定为宫廷御笔,汝阳刘村名一直沿袭至今。

光武帝刘秀钦封“御笔坊”

公元前6年至公元3年,刘秀的父亲刘钦任南顿令,即今天的项城境地。刘秀和他的哥哥刘縯随父在项城长大。在项城居住期间,结识了同龄伙伴汝阳刘人刘彦,经常和刘彦在一起嬉闹玩耍,有时还跑到刘氏的制笔作坊去观看,两人感情极其深厚。刘秀当上东汉皇帝后,光武帝十九年(公元43年)秋九月,刘秀巡视南方。二十一日驾临南阳,进而驾临汝南郡南顿县县衙,摆酒聚会,赏赐吏民,免征南顿县田租一年。刘秀幸南顿之时,召见了故友刘彦。刘彦将所制毛笔献于刘秀,刘秀大喜。刘秀向刘彦赠银千两,布绢百匹,还封刘彦的制笔作坊为“御笔坊”,要刘彦每年向朝廷进奉御笔。

羲之妙笔天下扬

王羲之是我国晋代著名的书法家。他的楷书、行书、草书都写得非常好,特别是草书有很高的造诣,一直被认为是晋代书法家的代表。

东晋时期的政治家、军事家谢安,阳夏(今河南太康县)人,和王羲之志趣相投,情同手足,并且又是儿女亲家。有一年的秋天,谢安回太康老家省亲,路过项城汝阳刘村。因其早闻“御笔坊”大名,便购得数管上乘汝阳刘毛笔。回到南京后,送给王羲之几支。王羲之挥笔写下了《黄庭经》,顿觉洒脱流畅,婉转自如,拍案称奇,连声赞曰:“妙笔!妙笔!妙笔是也!”王羲之从此与汝阳刘结下了不解之缘,王刘两家常有书信往来。为表谢意,王羲之为刘氏先人刘天运抄了一份《黄庭经》送之。这份王羲之为刘天运所书的《黄庭经》,本为刘氏传家之宝,不幸毁于隋末的兵火之中。刘氏族人世代相传,记忆犹新,“羲之妙笔”的故事流传至今,汝阳刘村也被世人誉之为“妙笔之乡”。

苏东坡求制“鸡狼毫”

宋神宗熙宁三年(1071年)初,苏东坡带着妻子儿女来陈州任职。当苏东坡闻知汝阳刘“御笔坊”离此只有百十里路程,于是策马来到汝阳刘。当刘氏族人得知名满朝野的大学士苏轼及其家人前来,大喜过望,热情接待。苏轼深谙笔之神奥,于是提出制作几支“鸡毛为被,狼毫为柱”的毛笔。刘氏族人按要求精制而成,献于苏轼。苏轼随即展纸挥毫,运笔自如,十分满意,连声赞曰:“此笔真乃极品圣物也!”从此汝阳刘毛笔系列又添新贵。后来,刘氏族人就把这种毛笔命名为“东坡鸡狼毫”,流传至今。

袁世凯御笔批奏章

袁世凯(公元1859—1916年),字慰庭,别号容庵,河南项城王明口乡袁寨村人。

袁世凯从少年到青年一直在家乡项城长大,入学读书,写诗作文,始终用的都是家乡汝阳刘毛笔,直到坐镇北洋,洪宪称帝,汝阳刘毛笔都随侍身边,须臾不离。洪宪元年的一天,袁世凯在尚书房伏案阅卷,批改奏章,突然下令:“快换笔来!”侍从不敢怠慢,赶快又递上一支新进的毛笔。袁世凯接过来又试了一试,仍觉不顺手,立时大怒,喝斥到:“为什么不奉汝阳刘毛笔?侍从回道:“尚书房已无此笔了。”袁世凯问道:“速让崔老六回项城去取。”崔老六与袁世凯是表兄弟,曾在汝阳刘与制笔世家刘家荣的祖父当学徒学习制笔,对毛笔有一定的鉴赏能力,后来,袁世凯让他到京城看管皇宫后宅门。崔老六接旨后,不敢耽搁,立即连夜策马飞奔项城汝阳刘。几日后,崔老六将汝阳刘毛笔带回京城。袁世凯用过汝阳刘毛笔之后,无限感慨地说:“还是汝阳刘毛笔用着顺手啊!”

“九大”献厚礼 毛笔作礼品

1969年,中国共产党第九次全国代表大会召开。“九大”召开前夕,党中央号召全国各行各业都要向“九大”献礼。中共项城县委认为汝阳刘毛笔历史悠久,文化底蕴丰厚,质量上乘,是“文房四宝”中的珍品,是向“九大”献礼很有意义的礼品,于是,决定将汝阳刘毛笔作为向“九大”献礼的礼品。

汝阳刘毛笔厂接到这一光荣任务后,群情振奋,全力以赴,精选原材料,经过几昼夜精心制作,赶制出10多套精装套笔,内放毛主席像章,外印“为人民服务”五个大字,用红布包裹后送往北京。

“九大”闭幕后,中共中央办公厅致信汝阳刘毛笔厂:您厂生产的毛笔深受毛主席和周总理的喜爱,特指示向贵厂致谢!

继往开来 匠心流传

在汝阳刘毛笔第66代传人刘好勤的带领下,汝阳刘毛笔开启品牌化经营的新时代。

项城市汝阳刘笔业有限公司前身为项城县汝阳刘传统笔刷厂,公司占地面积4万平方米,是全国最大的毛笔生产企业,国家文化产业示范基地、河南省人民政府命名的重点文化企业,河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生产保护性示范基地、河南特色文化基地、河南省“双十”重点企业、河南省文化企业50强。公司以生产学生用笔、书画用笔、高中低档礼品套笔为主,有100多个品种规格,年生产毛笔能力9000万支,产品行销全国各地,远销韩国、日本、法国、美国、东南亚等20多个国家和地区。

汝阳刘毛笔是中华老字号、国家合格评定质量信得过好产品、国家书画系列金奖、河南省著名商标、河南省名牌产品、首届中原贡品、河南省十大创新名牌产品,已成为河南对外交流的一张金质名片。汝阳刘毛笔制作技艺是河南省首批非物质文化遗产,其制作工序复杂,制作技艺考究,制作技术日臻完善,由128道工序精制而成,狼毫刚中有柔,羊毫柔中有刚,紫毫富有弹性,毛笔成品达到了“尖、齐、圆、键”四德皆备、软硬适中的标准。公司董事长刘好勤先后被授予中国制笔大师、中华传统工艺大师、河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(毛笔技艺)代表性传承人,河南省工艺美术大师等一系列荣誉称号。全国政协主席贾庆林,全国政协副主席孙家正、王文元、陈奎元、卢展工等领导都对该公司产品大加赞赏。

公司始终坚持“质量第一、信誉至上”的经营理念,在继承中创新,在创新中发展。近年来,公司积极落实工信部【关于促进文房四宝产业发展的指导意见】,积极实施“三品”战略,积极挖掘用户需求,在产品开发、外观设计、产品包装等方面加强创新,开展个性化定制。其中,紫尖小楷毛笔获国家知识产权局发明专利,获第二十五届中国文房四宝艺术博览会金奖;中小学生专用毛笔、隶书专用毛笔、行草专用毛笔获国家知识产权局发明专利;龙笔、福笔、小叶紫檀笔获国家知识产权局外观设计专利;多头组合笔获国家知识产权局实用新型专利。同时,公司按照教育部《书法进课堂实施纲要》文件要求,积极开发中小学书法用笔,使汝阳刘毛笔走进中小学校课堂,逐步在全省推广普及。为保证学生用笔,公司采取“公司+基地+专业生产户”的模式,对资源进行整合,把制笔的散户吸纳到公司,统一品牌、质量、销售、标准、价格,实现了由“单兵作战”到现在的“集团冲锋”,走上了规模化、集团化、品牌化、产业化发展之路。

面对未来,项城市汝阳刘笔业有限公司不断开拓创新,努力开发更多既体现传统特点,又融入时尚装饰、收藏鉴赏等现代理念和功能的产品,在毛笔的收藏价值、欣赏价值、使用价值和纪念价值上下功夫,提高产品文化内涵和附加值,形成多元化、多层次、多领域、多用途的生产、销售体系,进一步做大做强汝阳刘毛笔产业,努力打造成为一张具有地域特征的金质文化名片。

标签: 汝阳 匠心 瑰宝

最近更新