要闻 财经 宏观 商业 金融 理财 行情 股票 外汇 期货 基金 综合
首页 > 要闻 > 正文

官方辟谣凉山孩子10年没吃肉 造谣者:曾存在过(图)

2016-10-26 10:17:36 华西都市报

发帖者承认:这是网上拼凑的伪新闻

10月24日,一篇题为《四川最穷的地方有多穷?孩子十年没吃过肉》的网帖被广泛转载,引发不小波澜。文中称,四川大凉山的孩子十年都没吃过肉,有孩子7岁了还没洗过一次澡,成为全国热议话题。

当日,凉山州教育局发布官方回应,称这是一篇东拼西凑的假消息,故意抹黑凉山,歪曲事实,内容纯属造谣。

10月25日,华西都市报记者调查发现,发布这篇网帖的“青年快报”,是成都一家文化公司的微信公众号,前身为“新津美食”。记者独家对话该账号拥有者,对方承认:“这是从网上拼凑出来的,发布纯属意外。”

A

事件分析

网帖声称:凉山孩子“十年未吃肉”

“四川最穷的地方有多穷?孩子十年没吃过肉。”10月23日晚,天涯论坛上一个名为“青年快报”的账号,发表了一篇图文并茂、介绍凉山“贫困现状”的帖子。同时,微信公众号“青年快报”也发布了相同内容。因文中描述的情节比较详细,加上一些来源不明的图片,该网帖被大量社交平台和新闻网站转发,在短时间内引发全国关注。

网帖称,一批90后的志愿者到四川大凉山支教,被当地的贫困现状震惊:“十年以来,孩子的午饭都是冷硬的土豆和荞麦馍馍,更别提肉。他们住的宿舍也很破,被子很脏还有苍蝇。”

文中还提到,“一名7岁男孩从出生到现在还没有洗过澡,家里没厕所,连卫生纸都没见过。”“村民没有钱修不起牛圈,又怕牲畜在夜晚冻死,所以一家7口跟牛马同住混居……”

网帖还以“凉山普格县则约乡前进一贯制学校”为例,配发了多张图片,描述当地现状,并称当地“把大山深处孩子的最后一点教育权利也剥夺了。”

官方辟谣:

消息属造谣,伪造地名、学校

10月24日下午,凉山州教育局发布了此事的官方通报。通报称,该网帖通篇没有提到文字和照片内容的准确年份,还伪造了地名和学校,纯属造谣。

通报称,帖子中列举了“普格县则约乡前进一贯制学校”,但事实上,普格县根本没有则约乡,也没有前进一贯制学校。在文中列举的其他几所学校,其现状也并非如此,教学设施和学生住宿条件要比网帖中好得多。

通报指出,这篇网帖还犯了一个基本常识错误。彝族过年,家家户户都要杀猪,婚丧嫁娶要杀牛宰羊,家中来了客人也要杀鸡,学生在学校也经常吃肉,“孩子十年没吃过肉”的说法没有任何依据。

当地教师:

其实山里吃肉比吃菜容易些

凉山州金阳县马依足乡马可村索玛花园小学老师金子黑,一人一校,已经在大山深处当了20年的老师。谈起“孩子十年没吃肉”,他连说了几个“不可能”。

金子黑说,多年前,凉山的条件的确艰苦,但近年来好多了。彝族家家户户都养有牲口和家禽,逢年过节都会有肉吃。特别是在高海拔高寒地区,蔬菜不易种植,吃肉比吃菜反而更容易些。

另外,针对网帖中孩子“吃米饭都要抢”的说法,金子黑表示,他所在的小学地处大凉山腹地,算是凉山州条件比较差的了,但因为有国家营养午餐计划,每天他和妻子都会煮上一大锅米饭,学生们绝对管饱。

记者求证/

凉山州教育局:

已投入50亿元改善办学条件

凉山州教育局相关负责人表示,凉山州“一步跨千年”,贫困现状的确存在,教育发展相对滞后,这是客观事实,但是近年来,这一情况正在逐渐改变。

“十二五”期间,凉山投入50亿元改善学校办学条件,建设项目学校3202所,建设教学及辅助用房、生活用房、行政办公用房、体育运动场地274万平方米。从2014年起,州级财政每年预算安排教育专项资金1亿元,用于大凉山彝区学校改善学校办学条件等。为阻断贫困代际传递,凉山还举债30亿元,新建450所乡镇幼儿园以及新建四川民族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。

目前,全州73.2万名学生减免了作业本费、教科书费。11个国家重点扶贫县的小学及初中生,每人每年都有1700元的生活补助。海拔2500米及以上的义务教育学校,每生每年还有200元的高海拔取暖补助。此外,每人每天有4元的营养午餐补助,农村义务教育学校学生每周至少能吃两顿肉。

律师说法/

“发布虚假信息已涉嫌违法”

北京安博(成都)律师事务所黄磊律师认为,行为人为了引起关注发布编造的虚假信息,根据《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处罚法》第二十五条规定,公安机关可视情节进行罚款或行政拘留;若发布虚假信息严重扰乱社会秩序,根据《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》第291条规定,编造虚假的险情、疫情、灾情、警情,在信息网络或者其他媒体上传播,或明知是虚假信息,故意在信息网络或者其他媒体上传播,严重扰乱社会秩序的,处3年以下有期徒刑、拘役或管制;造成严重后果的,处3年以上7年以下有期徒刑。

B独家对话

“谣言”发布者:这是拼凑的“过去的新闻”

这篇引发舆论的网帖,来源于何处?

华西都市报记者调查发现,10月23日发布此帖的“青年快报”账号,包括天涯社区、微信公众号在内,实际的主体运营者为成都文德文化传播有限公司。这是一个2015年11月17日登记注册的企业,法人代表为白某某,工商登记的地址为成都新津县五津镇五津北路16号,经营范围为广告设计、制作、发布、市场营销策划、互联网销售等。

华西都市报记者联系上了该公司的负责人李某,他解释称,公司法人代表是其妻子,他是公司的实际负责人。

华西都市报:

这不是你们实地采写的新闻吗?是不是假的?

李某:

这不是假新闻,这个事情是存在过的,至少几年前存在的。这只能算是伪新闻,意思是现在不是新闻了。

华西都市报:

那为什么你们还编得有模有样,像实地采访一样?

李某:

这是个随机意外事件。我们小编在网上拼凑出来的,不小心发了出来。发现这个情况后,我们马上把微信公众号上的文章删掉了,并且在微博上道了歉。天涯社区那边正在走程序,删帖子比较麻烦。

华西都市报:

你们账号的拼音是“xinjinmeishi”,是个美食账号,怎么改成了“青年快报”?

李某:

新津是个县城,人少,面积小,“新津美食”影响的范围有限,我们想把它做大做好,觉得“青年快报”这个名字作为新媒体平台可以做大做强,我们有微博、微信公众号几个平台。

华西都市报:

你们的微信公众号有多少粉丝?平均一篇稿子的阅读量有多少?

李某:

粉丝这个你问来干嘛?阅读平均一千多吧。

华西都市报:你们现在做什么业务?

李某:

线上的广告推广、户外广告,餐饮美食也接。

在短暂的电话交流中,李某的警惕性非常高,并且不再回答一些问题。在电话中,他同意与记者在新津见面,并表示工商登记的地址,就是公司所在地。

实地探访/

“青年快报”公司注册地门卫:没听说过这家公司

华西都市报记者在赶往新津的路上时,李先生已经联系不上了,电话拨通后就直接挂掉。

随后,记者抵达该公司的登记地址——新津县五津镇五津北路16号时发现,该地址实际为新津县农村发展局。门口一名保安表示,他在该局上班已经多年,从来没有听说过这家公司,也不认识李某。

新津县农村发展局办公室郑主任告诉记者,该局并没成立过这家公司,当事人也不是该局的员工。“16号全部都是我们局的房子,有办公区、家属区,有可能是家属私自把房子租出去给人开的公司。”

当天,记者向此前联系的李先生号码发去多条短信,但对方拒绝见面采访,并解释:这篇“伪新闻”转载于微信公众号“财经话坛”,我们对未经证实的发布深感歉意,如需了解编造这篇内容的原因,请联系最初的新闻源。

随后,记者搜索公众号“财经话坛”,但并未找到类似的文章。

记者调查发现,“青年快报”发布并引发关注的这篇帖子,早在9月29日就已经在网上出现。而进一步搜索发现,这篇帖子的内容,可追溯到5年前,出处是网友“喜欢528”于2011年9月13日,发表在天涯论坛上的“行走凉山7日记”。

C

新闻纵深

凉山屡遭谣言原因何在?

大多为吸引眼球、获取利益

从2015年的“最悲伤作文”事件,到今年5月的昭觉县“悬崖村”孩子攀爬天梯上学,再到现在的“大凉山孩子十年没肉吃”……近年来,凉山州遭遇了多次与贫困有关的谣言。

凉山州扶贫和移民局相关负责人介绍说,凉山从奴隶社会“一步跨千年”,进入社会主义社会,受自然、历史、社会等诸多因素制约,贫困人口多、贫困面大、贫困程度深,是全国、全省最集中连片的贫困地区之一,也是全省脱贫攻坚的主战场。目前,全州17个县市中,有11个县属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,脱贫攻坚难度相当大,而外界往往只是看到了凉山的贫困现状,没有看到其深层原因,以及凉山干部群众为脱贫付出的努力,以及近年来发生的巨大变化。

如今,脱贫攻坚成为凉山州发展的主要关键词。在安宁河谷,以区域发展带动扶贫开发,在彝区藏区,以脱贫攻坚带动区域发展,到2020年,凉山将减贫2072个村,48.7万贫困人口脱掉贫困帽子。

当地分析人士认为,发布这些谣言的,大多为吸引眼球、获取利益的个人或组织。而这些发布出去的虚假信息,大多是添油加醋,歪曲了事实,目的在于消费贫穷,以达到例如吸收捐款等各种不可告人的目的。这些谣言不仅影响了凉山的形象,而且给外界传达了一个错误的信息。对此类信息,应当理性看待。

标签: 吃肉 孩子 官方

最近更新