分析师认为,今年的集售交易将保持活跃,小型项目最受青睐,但成交率要视买卖双方能否在价格上达成共识。
由于买卖双方的价格差异较大,黄显洋预测今年的私宅集售交易额会介于24亿元至34亿元,低于去年的交易额。
本地集体出售市场出现回暖迹象,今年第一季有五个集售项目寻得买主,比去年同期多出两个,交易总额却同比下跌24.3%至7亿3076万元。
(资料图片仅供参考)
价格最高的是华业集团(UOL)与新加坡置地(Singland)联手以3亿9218万元收购的Meyer Park。
韩焕美和张敏璋较为乐观,他们认为今年的集售市场会保持活跃,张敏璋甚至预测今年的交易额会超越去年,而且发展商今年收购的地段在2024年或2025年开盘时的回本价(breakeven price),可能创下新高。
过去数年来,私宅市场交易活跃,今年第一季的整体私宅价格连续第12个季度上扬,环比上涨3.2%。高纬环球研究部主管黄显洋认为,新私宅需求强劲,未售单位所剩不多,是促使发展商积极收购集售项目的原因之一。尽管如此,发展商在选择地段和竞标时,依旧非常谨慎。
此外,住房价格已持续上涨超过两年,发展商担心数年后推出新私宅项目时,价格已经触顶、横摆,甚至可能下滑,因此在购地时更为谨慎。
韩焕美说,发展商希望以低价收购地段,因为12个月后房价可能下跌,他们必须确保到时能以合理价格销售新项目,同时也能取得利润。可是屋主却仍然希望以高价出售,才能在支付各项售屋相关费用后,还有剩余现金。
黄显洋受访时说:“虽然未售单位还是很少,但买家需求仍然受到高利率、新降温措施,以及全球经济不确定因素的影响。此外,居高不下的建筑成本导致发展项目风险升高,住宅价格在经济放缓的情况下不断创新高,加大了房价出现回调的风险。”
莱坊资本市场部房地产与集体销售主管谢敏敏说:“即使一个项目有八成的屋主同意集售,也不能保证一定会成功出售。在这轮市场高峰期,集售成功的关键在于屋主的售价必须能提起发展商的兴趣,发展商也必须了解到屋主购买替代房子的成本已显著增加。”
利斯苏富比国际房地产(List Sotheby’s International Realty)提供给《联合早报》的数据显示,今年首三个月交易成功的五个项目都是中小型项目,其中三个是私宅项目,另有一个工业项目和一栋办公楼。
虽然在去年第一季成交的集售项目只有三个,但由于其中包括以8亿6800万元售出的东陵购物中心(Tanglin Shopping Centre),带动总交易额更高于今年第一季的总交易额。
第一太平戴维斯研究部主管张敏璋也有相同看法。据他观察,发展商在2022年在购地方面较为保守,随着现有新项目陆续售罄,发展商重新通过集售填补土地库存,但选择的地段都不大,而且已有住在附近的潜在买家。
分析师对集售市场的未来走向持保守看法,主要是因为屋主的要价不符合日益缓和的市场环境,要达成交易并不容易。根据莱坊(Knight Frank)的最新报告,从2021年至今的集售项目当中,只有33%成交,低于上一轮在2017年至2018年的集售高峰。当时的成交率高达63%。
利斯苏富比国际房地产研究部主管韩焕美受访时说,今年第一季有三个私宅项目成交,显示发展商积极填补土地库存,但倾向于收购较小地段,以更好地控制成本开支。
标签: