要闻 财经 宏观 商业 金融 理财 行情 股票 外汇 期货 基金 综合
首页 > 商业 > 正文

陈婧:人口“灰犀牛”来了

2023-01-19 09:15:24 联合早报

和中国同处东亚的日本和韩国,已先一步出现人口负增长。德国、瑞典和丹麦等欧洲国家也面对同样局面。然而,像中国这么大体量的经济体出现人口萎缩,对于本国和世界的长期影响依然不可估量,在面对身形更为庞大的“灰犀牛”时,也很难照搬其他国家的经验。


(资料图)

人口“灰犀牛”的身影现在依然模糊,但它的存在感只会有增无减。决策层在应对燃眉之急的同时,也应将人口问题带来的长期风险纳入考量,及早探寻危机中的转机。

尽管中国死亡人口去年也增加近30万人,但中国国家统计局局长康义接受媒体访问时说,去年人口负增长的主要原因还是由育龄妇女人口减少、生育意愿下降、婚育时间推迟导致的新出生人口减少。

另一方面,劳动队伍持续萎缩,意味着长期以来支撑中国经济快速发展的人口红利正逐渐消失。去年劳动年龄人口占中国总人口比重为62%,而10年前接近70%。随着劳动生产率降低和劳动力成本上升,这个曾经的“世界工厂”,正面临被越南、孟加拉和印度等劳动力丰富的竞争者赶超的威胁。

中国国家统计局星期二(1月17日)公布的数据显示,去年末中国人口减少85万人至14亿1175万人,是1961年大饥荒以来首次出现负增长。中国新生儿人口数在2022年跌破1000万人,比六年前减少一半。

作为世界第一人口大国,中国人口首现负增长的消息令许多民众措不及防,有网民直言:“没想到这一天这么快就到来了。”但在此之前,中国长期低生育率水平已经引发人口专家警惕,越来越多省份出现人口负增长,也为全国人口萎缩埋下伏笔。

即便早就预料到人口负增长的大趋势难以逆转,但过去五年来中国生育率急速下降,还是超出预期。三年冠病疫情在阻碍经济发展的同时,也令不少中国年轻人的婚育意愿降低,导致出生率进一步滑落。而比起短期经济冲击,人口萎缩带来的长期挑战更加严峻。

人口经济学家梁建章认为,过去五年生育率降低对中国经济的影响,需要约20年才能彻底显现,但对于中国长期负面影响“注定是非常巨大的”,极低生育率的灰犀牛“正缓慢而坚定地冲过来”。

中国人口与发展研究中心副主任张许颖指出,1992年中国总和生育率就已经降至2.1的更替水平以下,中国已积累了30多年的人口负增长惯性。最近一次人口普查数据显示,2020年中国育龄妇女总和生育率只有1.3,即每名育龄妇女生育1.3个孩子。

中国2022年GDP出炉这天,冲上微博热搜榜的不是远低于官方目标的经济增速,而是61年来首次萎缩的中国人口。

从地区来看,上海在1991年首次出现人口负增长。在2020年人口普查时,中国31个省市区中,有13个都出现负增长,包括四川、江苏、辽宁、湖南等。

2022年,中国16至59岁的劳动年龄人口减少666万人,65岁及以上人口增加922万人,老龄化程度进一步加深。若延续这个趋势,中国年轻一代的养老压力将不断加大。

在2022年之前,多国经济师都预测中国GDP将在2030年超越美国,成为世界最大经济体。

但随着中国增长动力减弱,英国、日本等国智库相继推迟中国经济超越美国的时间预测。彭博社的预测模型更显示,随着人口因素在10年后成为拖累,中国的领先优势可能遭逆转。

劳动力减少的同时,消费者也在减少。随着人口进入下行拐点,对零售商品、房地产和基础设施的需求也日益降低,不仅消费反弹受限,楼市也可能持续低迷,投资难以发力。目前对全球企业仍具吸引力的中国市场,未来是否依然是商家必争之地,也要打个问号。

人口减少对社会带来的最直接冲击就是养老负担加重。官方统计显示,过去10年间中国65岁及以上的老年人口抚养比持续上升,在2021年首次突破20%,意味着每100名劳动年龄人口要抚养20名老年人,也就是五名年轻人赡养一位老人。而在2012年,这个任务是由八名年轻人分担。

不过,中国人口学会副会长原新乐观预计,中国总人口到2035年还将超过14亿,2050年仍在13亿以上,人口规模巨大的惯性在负增长早期阶段持续存在,劳动力供给也依然丰盈。原新认为,能否抓住新机遇,取决于能否转变经济发展模式,同时转变研究范式和理念。

标签: 人口减少 育龄妇女 中国经济

最近更新