人均可支配收入的高低,直接反映了该地区居民的富裕程度。
在浙江,提起人均可支配收入,杭州毫无悬念是“一哥”。不过,若细分到城镇和农村,局面略有变化。
今年一季度,浙江11市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中,最高的当属绍兴的25598元,力压杭州和宁波;而嘉兴农村居民可支配收入15108元,居11市首位。
绍兴城里人钱包最鼓
五年内人均要破十万元
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里,绍兴钱袋子最鼓,这一结果让人有点意外。
要知道,向前追溯3年,2019年、2020年以及2021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中,前三甲一直是杭州、宁波和绍兴。
今年一季度,绍兴城镇居民非常争气,收入跃居全省第一,分别比宁波和杭州高出795元和1451元。
25598元,这个数字别说放在浙江,跟上海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23772元、北京的22274元相比,也完全拿得出手。
那么,绍兴城里人的钱袋子为啥那么鼓呢?
从收入构成看,可支配收入包含工资性收入、经营性净收入、财产性净收入和转移性净收入。
绍兴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中,工资性收入为14641元,仍占大头。这也意味着,居民收入,归根结底还要取决于地方的经济发展状况。
就绍兴来说,其经济实力之强更体现在区县一级,很多特色产业在全国范围内都首屈一指。比如柯桥的纺织业,诸暨的袜业、珍珠业等,都是当地居民富民的底气。
具体来说,钱袋子稳中有进,和经济运行开局稳定不无关系。
观察绍兴一季度数据会发现,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11.4%,居全省第3位,同比提升7个位次;外贸出口增长38%,居全省第2位,同比提升9个位次,经济顺利实现“开门稳”“开门好”。
正如GDP同比增长5.3%一样,绍兴经济发展的良好态势传导到居民的收入上,也就有了同期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5.9%。
就业稳定,也是城镇居民工资性收入持续稳定增长的直接原因。一季度,绍兴城镇新增就业10.48万人,增长22.7%。
除了工资性收入外,去年绍兴城乡最低生活保障标准和退休人员的养老金均有所上调,也增加了居民人均转移净收入,进一步为城里人的钱包加“料”。
不光要让城里人的钱袋子更满。今年初,绍兴市第九次党代会上,绍兴就人均可支配收入提出了一个目标,“力争全体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突破10万元”!
这意味着,不光是城镇,所有绍兴人的钱袋子都将在五年内快速鼓起来。
看看一季度绍兴城镇居民25598元的“战绩”,这个有“钱景”的目标,还真不是喊一喊的。
嘉兴农民生活最富
村村都是“百万富翁”
嘉兴农民,又站上了浙江榜首。
据国家统计局嘉兴调查队住户抽样调查显示,2022年一季度嘉兴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5108元,居浙江11市首位。
事实上,截至2021年,嘉兴农民收入已连续18年居全省首位。
嘉兴农民为何如此“有钱”,他们赚钱的秘籍是什么?
“持续念好‘增、创、提’三字诀。”嘉兴市委副秘书长、市农业农村局党委书记、局长向涌金君透露,三字诀即增强村级集体经济,创新机制方法,推动低收入农户提高收入。
作为统筹城乡发展先行地,2009年起,嘉兴市委市政府就连续出台四轮“强村计划”,从资金、土地、信贷等方面对各村加以扶持。同时,全市各个行政村因地制宜、各显神通。
比如因“资源禀赋”较差而发展吃劲的村,通过“飞地抱团”强村项目,由县级统筹、跨镇发展,鼓励村子将低效土地进行整治复垦,腾出用地指标,异地“飞”到规划工业园区、经济开发区等优势地段抱团发展物业经济,先富带后富,变“输血”为“造血”。
如今,嘉兴所有村集体年经常性收入有点强——均超120万元,村村都是“百万富翁”,其中70个村是“千万富翁”。
农业经济开发区,为强村富民提供了新思路。近年来,嘉兴牢牢把住乡村产业振兴这个关键,首创农业经济开发区模式,市、县两级均出台政策,对农开区建设给予最高9000万元扶持,并突出一二三产联动开发,推动融合发展。
目前嘉兴已实现7个县(市、区)农业经济开发区全覆盖,这片土地上正崛起一个农业“硅谷”。
平湖市广陈镇就尝到了“甜头”。2017年,全省首个农业经济开发区在这个小镇揭牌成立,昔日人们眼中的“穷乡镇”,用了不到4年时间,建成嘉兴首个全国农业产业强镇、部省合作乡村振兴示范点,先后落户国际植物新品种研究院等农业现代化企业38个,总投资超40亿元。
在“提低”路上,嘉兴还想方设法建立了一个个“造血机”,为低收入农户巧设“增收密码”。
嘉善建立“共富大棚”,农民“家门口”上班拿工资;平湖打造智创园项目,发挥政策兜底效应,农户变身“股东”领分红;桐乡创新“奔富十法”,通过转移就业、消费帮扶等方法,确保农村同步高水平全面小康……
眼下,嘉兴又立下“小目标”:到2025年,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6万元,低收入农户人均可支配收入达3.2万元。
嘉兴乡野间,农民“向往的生活”徐徐展开……
标签: 人均可支配收入 居民富裕程度 绍兴城镇居民 嘉兴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