要闻 财经 宏观 商业 金融 理财 行情 股票 外汇 期货 基金 综合
首页 > 财经 > 正文

中外专家聚首太原把脉“中国制造”

2016-10-29 10:38:01 中国新闻网

中新社太原10月28日电 (记者 李新锁)28日晚,中外专家齐聚山西太原,把脉“中国制造”的痛点,寻找中国制造的互联网风口。

当晚,中国工程院院士陈蕴博、中航工业信息技术中心首席顾问宁振波、英国布鲁尼尔大学教授程凯等诸多中外专家现身2016中国(太原)工业互联网国际高峰论坛,剖析中国制造短板,给出转型升级建议。

过去十几年间,凭借规模和价格优势,中国制造席卷世界。数据显示,截至2007年,全世界70%的鞋和玩具,50%以上的手机、彩电、空调都在中国生产。若以工业产值计算,中国已超过美国,成为世界第一制造业大国。与此同时,以新一代信息技术为核心驱动力的第四次工业革命悄然兴起。

此间,中国制造业也在寻求新的机遇。

当天,英国布鲁尼尔大学教授程凯介绍,上世纪90年代,在互联网和移动通讯的推动下,全球制造业发生革命性变化。过去,制造业强调产能。未来,制造业实际上是要提供解决方案。比如,以往,刀具企业是按照客户的图纸生产刀具。如今,客户拿着零件要求企业提供刀具。产业转型的背后是理念、思维的更新。

经过30年的发展,中国制造开始向智能制造转移。此间,“互联网+”被视为中国制造发展的一个风口。

中科院智能制造研究院常务副院长黄海涛认为,中国制造创新焦点应从制造产品转向关注客户。

黄海涛说,从现实情况看,“中国制造2025”选择以德国工业4.0为榜样,这是基于两国深度合作,以及两国在智能制造、电子商务等方面的共同性。

黄海涛表示,经过20多年发展,互联网时代已从消费互联网转向产业互联网。作为制造业大国,中国已具备完善的工业体系、市场规模巨大,而且“中国制造2025计划”已从顶层设计进入实质性推进阶段。

对此,工信部赛迪研究院互联网研究所副所长陆峰表示,当今,中国制造已从以生产者为中心转型到以消费者为中心。企业创新也不仅依靠研发中心人员,而是集聚全球智慧。

不过,陆峰对中国制造面临的行业痛点也是直言不讳。在他看来,工业软件是阻碍中国从制造大国走向制造强国的短板。

陆峰说,中国企业要推进柔性化改造,发展个性化定制,让用户全程参与生产制造,提高客户体验感。

近年来,随着中国“一带一路”战略的实施,中国优势装备制造业也在加快“走出去”的步伐。

数据显示,中国装备制造的总体规模达到了世界总量的1/3,电力装备制造总量大约占世界的61%,高铁也是居于世界第一。

此间,商务部中国国际经济合作学会副秘书长强宏表示,新常态下的中国经济需要多方面增长动力来源,“一带一路”战略带动的基础设施投资正是经济增长的重要动力之一。(完)

标签: 太原 中国制造 中外

最近更新