(资料图片)
(人民日报健康客户端记者 高瑞瑞)虽已立秋,但多地仍有高温持续,广东深圳、海南三亚和广东广州等多地探索“集中供冷”,多位业内人士表示,大规模推广难度较大。
工作人员观察集中供冷系统运行情况。“三亚发布”公众号图
“集中供冷却设备的规模化工业生产以及智能控制等技术,使得冷却系统能效提升。但是当前该项技术主要适用于大型商业建筑、购物中心、酒店和工业设施,进入寻常百姓家的难度较大。”湖南大学土木工程学院教授张泉告诉人民日报健康客户端记者。
张泉向记者分析道,当前大规模推广集中供冷技术还存在很大困难,因为集中制冷系统复杂,维修困难,若故障可能会产生重大后果,尤其是对于依赖连续冷却的行业,如数据中心、食品储存和制药。集中式制冷系统的长距离、多空间分配会造成能量损失。另外,农村或者社区居民用户负载小,建设分散,导致集中式制冷初投资相对较高。
一位资深的业内人士告诉记者,尽管当下集中供冷技术已经非常成熟,并且在环境保护等方面有很大优势,但是根据目前我们在建的集中供冷项目来看,由于改造的成本比新修建的成本高,不少居民都很难接受。
未来集中供冷应该如何做才能满足普通居民的需求?张泉提出三点建议:首先,适度提前总体规划设计,进行低碳高效集中式制冷系统的研发,构建集中制冷与其他可再生能源的集成系统,可综合考虑峰谷电价协同运行主机与蓄冷装置,开发智能控制策略,最大限度地减少运行能耗与成本;其次,冷热协同,通过管网实现建筑间的热量交换,冷量和热量在不同的产/消者中转移平衡,从而提升能效;最后,要开发先进数字化的数据采集计量、故障预测及诊断技术,降低运维难度与复杂性。
(运营:孙宝光)
标签: