我市知名作家宋小武家的客厅挂着三张大幅照片,两张与他创作的川剧《史外英烈》有关,另一张较小的则是宋小武家人的合照。这也是川剧在宋小武心中的分量呈现,它跟家人一样重要,甚至比家人更重要。
《史外英烈》是达州川剧的高光时刻,也是宋小武最为得意的川剧剧本,当年该剧演创团队均由达州本地人组成。这出本土大戏不仅到全国各地巡演,还演进了中南海,创造轰动效应。
那些荣光已成往事。达州川剧已经沉寂有些年头了。剧团演员青黄不接,城市也不再有固定演出场地,票友锐减,达州川剧的迷茫与失落,宋小武看在眼里,痛在心里。
(资料图)
近年来,国家高度重视文化建设与发展,大力提倡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,政府加大对戏曲艺术的政策支持力度,发展一度放缓的川剧开始回暖。
采访前,宋小武放下了手头要紧的工作,特意找出很多他精心保存的川剧资料,他说只要是有益川剧发展的事他都义不容辞。“抢救达州川剧艺术刻不容缓,达州川剧必将焕发新生!”宋小武期待川剧在达州再度热闹起来的那天。
相逢
川剧与文学的共生
宋小武是文学功底深厚的全能型作家,多年笔耕不缀,已创作500余万字作品,在小说、散文、戏剧、影视文学、词赋、杂文等各类体裁上都颇有建树。但在宋小武的心中,最念念不忘、情感最深的却一直是川剧剧本。这些年,宋小武先后创作了10多个川剧剧本,有历史题材,有现实题材,作品承载了很多他对川剧的情感。而情迷川剧,也跟他本人儿时经历有关。
宋小武出生在川剧世家,家中很多长辈都是川剧演员,从小跟着听戏、唱戏、舞弄“刀枪棍棒”。从小受川剧熏陶,加之热爱阅读,宋小武只念了一年半小学就考上了达一中,在没有念高中的情况下顺利考入四川师范大学中文系。这些经历让宋小武格外感念川剧对他的影响与塑造。
宋小武一直很遗憾,许多人对川剧有一定误读,认为川剧是民间文化,不高雅,甚至不入流。“其实川剧剧本有很多是传承自宋元南戏、元杂剧、明传奇的剧作,是文人墨客在茶馆里慢慢打磨出来的,川剧的文化底蕴在整个戏曲界都是公认的高水准。”
“更阑尽,夜色哀,月明如水浸楼台,透出凄风一派。”这是宋小武特别喜欢的川剧剧本《情探》里的台词。“这些台词比诗还美,考究,有意境。且不论意象的选用,仅通过形容词‘尽’‘哀’,动词‘浸’‘透’就能感知到人物的情绪、心理状态,这是非常高级的表达。”同时,宋小武认为川剧既有很高的文学价值,却又是一门大众艺术,它的台词必须确保观众能听懂,传承至今的很多作品都是找到了艺术性与大众性平衡点的佳作。
这几年,宋小武常受邀到高校讲座,反复提及如有意愿提升文学素养,除了多读名家名著,也要多读川剧剧本,这些剧本值得反复研读。
相知
达州川剧曾走进中南海
从小在戏窝子长大的宋小武曾先后在宣汉川剧团、川师文工团川剧队登台表演。达州川剧的黄金时代,宋小武是亲历者,也是见证人。
达县地区川剧团成立于1950年。20世纪80年代是剧团的兴盛时期。剧场演出或下乡表演,现场人山人海。一些人气高的剧目,有的人提前几个小时排队买票占位子。川剧团的演员享受明星待遇,走到哪里都有欢呼声。
达州川剧团创造过许多辉煌。1986年4月21日,应中国戏剧文学学会和《戏剧电影报》联袂邀请,由宋小武创作,熊正堃、文先贵导演的剧目《史外英烈》在首都长安大戏院隆重首演。4月24日,中国剧协创作委员会、艺术委员会和中国戏剧文学会联合召开《史外英烈》专家座谈会。5月8日,《史外英烈》受邀进入中南海怀仁堂汇演。演出盛况空前,多位中央领导亲临中南海怀仁堂观看。
宋小武在《张爱萍将军与史外英烈》一文中记录:演出结束后,国务委员兼国防部长张爱萍笑容满面地祝贺演职人员演出成功,还夸赞写得好,演得好!之后,张爱萍将军还题诗赞《史外英烈》:“京都赏精艺,乡音动乡情。高风报国志,深省后来人。”同时,人民日报、新华社等全国数十家媒体发文赞扬。一时间,川剧在全国戏曲界打响名号,掀起振兴传统戏曲文化的新浪潮。
许多戏曲界专家、评论家给予《史外英烈》高度评价。有评价称:最近振兴川剧工作出现了好势头,明显标志之一就是思想有深度、艺术表现有力度的创编剧目陆续涌上舞台,受到了观众们的赞赏。《史外英烈》剧本呈现了新、情、美三个特征,实现了新突破。
20世纪80年代,除了高质量作品的不断涌现,剧团也通过加大招生力度培养新生力量,加强与全国剧团剧种交流等方式促发展,达州川剧事业呈现欣欣向荣的面貌。“这其实也是达州川剧能够继续前行的最大底气。”宋小武表示。
相守
如何延续昨日的辉煌
如今,川剧团家属楼上仍挂着“弘扬民族文化,振兴川剧艺术”的标语,那些浓厚的艺术氛围似乎从未远离。但现实却是20世纪90年代后,随着电视、网络等新兴媒介兴起,多元文化产品、格局冲击着包括川剧在内的传统艺术市场,川剧开始转入低迷。
在宋小武看来,川剧有悠久的历史、丰富的剧目内容、独特的表现形式,这些都是川剧在艺术市场的独有竞争力,但川剧也必须直面多元文化产品对注意力的争夺。“川剧必须拥抱新媒介。传统剧场表演形式应该传承延续,但也应该创新思路,发挥新媒介的力量传播川剧,让更多人看到川剧、感受到川剧的魅力。”宋小武表示,不久前还看到不少在达州工作生活的川剧演员开通了抖音账号,分享日常排练、教学视频,收获不少戏迷。
宋小武认为,川剧的发展绕不开三个关键词:剧目创作、市场培育、人才培养。在剧目创作上,要深入挖掘川剧中蕴涵的传统文化精神、价值观念,打造反映国人审美追求,反映时代特征,思想性、艺术性、观赏性统一的优质剧本。在市场培育上,必须要培养戏迷、培养观众,让川剧重回年轻一代的视野。在人才培养上,遇到好苗子,一定要给其成长的机遇和空间。
今年以来,省内公布第二批四川省戏曲名家工作室名单,安排2300万元财政专项资金支持四川省首届川剧汇演,与重庆推进川剧保护传承协同立法……这些助推川剧振兴发展的政策让宋小武看到了希望——达州川剧是时候重回舞台了。
宋小武说,等达州川剧剧场镁光灯亮起、大幕再次拉开的那天,他一定要买张最前排的票。“我想在家乡好好地听场戏。”
□达州日报社全媒体记者 李梦真
来源:
标签: