要闻 财经 宏观 商业 金融 理财 行情 股票 外汇 期货 基金 综合
首页 > 综合 > 正文

7年耕耘 雷小红踏出一条制种新“稻”路 当前头条

2023-06-05 11:07:53 达州日报网

蓝天白云映照在如镜面般的水田上,一株株翠绿的秧苗精神抖擞地立在田间……在农忙的五月,这是雷小红每天推门就能欣赏到的美景。

今年是雷小红回到家乡大竹县八渡乡花岩村创业,从事水稻制种的第7个年头。

朋友提起她,总结就两字——“乐观”。


(相关资料图)

但雷小红自己并不这么认为。她说,“我只是胆子大,干不成,大不了我就再出去打工,挣了钱再重来。”

因缘际会

扎根水稻制种

2016年,在深圳务工的雷小红决定回老家。

“家里老人需要人照顾,孩子读书也需要人照料,我就辞职回来了。”雷小红育有三子,当时最小的孩子才6岁,最大的孩子已经18岁了,她与老公都在一家电子厂务工,尽管经济算不上富裕,她还是咬牙作出了抉择。

回乡的第一年,闲不下来的雷小红在照顾家人之余,还四处找些零散活儿干。

雷小红田间忙碌

雷小红最初接触水稻制种,是因为母亲。“我妈在高明镇插秧,我有空就去帮忙,一来二去,也对制种有了不少了解。”

大竹县是国家级制种大县,而高明镇是大竹县水稻制种的核心产区,亦是大竹县水稻制种产业的发源地。

光了解还不够,雷小红还进行了实地调查,走访了不少从事水稻制种的同乡。随后,在老同学的介绍下,雷小红与高明镇的制种技术员建立了联系。

2017年,雷小红流转了50亩地,成立了大竹县八渡乡红运家庭农场,开始了创业。

“当时我手里就只有20万,流转土地、整田等前期投入就投进去了8万,第一年每亩地的纯收入都能有近1300元,这可比外出打工强多了。”制种所需的时间较短,也是雷小红决定从事制种业的原因之一,“三月播种,七月底八月初收割,耗时也就仅仅5个月,在家还能照顾到家人。”

第一年尝试的成功,让雷小红觉得自己找到了一条致富捷径。

百折不挠

奔赴致富梦想

有了第一年的经验,第二年雷小红就把流转面积扩大到了115亩,其中20余亩是新开垦出来的撂荒地。她也成为了八渡乡首个制种大户。

2018年,沉浸在稻种丰收幻想中的雷小红迎来了她创业生涯的第一个坎坷。

由于经验不足以及细菌侵染,雷小红新开垦的20余亩地亩产不足100斤。“幸运的是,剩下的80多亩田产量还不错,每亩产出有300多斤,我记得当时的收购价是一斤12元左右。”

核算成本后,雷小红发现还小有盈余,感叹自己幸运的同时,她也在内心默默警醒着自己,“来年一定要更加小心细致。”

雷小红花在田间地头的时间越来越多,在与高明镇制种技术员的频繁联络中,她了解到更多制种的窍门。“我现在没事就在田边转,看到哪里不对,我就发技术员联络群里,大家一起讨论研究。”

在2020年7月15日至18日,达州连续4天出现大范围暴雨区域。7月16日,大竹县气象局发布了达州市近5年来首个暴雨红色预警信号。

雷小红说,这是她从事制种业以来,遇到的最大危机。

“当时田里刚打完第一次农药“920”,正准备扬花,当年的洪水冲没了28亩田,淹倒了10多亩。”农药“920”是一种植物生长调节剂,水退后,雷小红绝望地看着满是疮痍的田地,尝试着又打了两次“920”。

这一年,雷小红的146亩地亩产仅200斤。“幸好制种有保险,收割后,我算了下亏损,觉得也能接受,还能做下去。”

振兴乡村

探寻制种新路

今年47岁的雷小红身上有着一股少年人的冲劲儿,不懂,她就学;没做好,她说大不了重来。所以每次有了新技术、新品种需要试点,制种公司总是第一个想到她。

“高明镇那边的制种公司跟我签了订单合同,种子、技术都是他们提供,收割后也是定价统一收购。”制种7年,每年雷小红都能收到新品种的订单,“反正技术员让我怎么种,我就怎么种,每次种出来的效果都还不错。”

每次制种公司组织技术员开会培训,雷小红都会积极参加,在学以致用中,她很快成长为了八渡乡的水稻制种技术员,并将自己的制种经验分享给同乡。“水稻制种比种常规稻挣得多,愿意种的,我都乐意教他们,今年我就带了4家人一起制种。”

目前,雷小红最大的期盼就是,农业领域早日实现机械代替人工。

“今年,我们乡不少农田改成了高标准农田,我流转的146亩地,有80多亩都能实现机械化作业,我自己购置了10余台小机器,犁田、插秧、收割都能实现机械化,但扬花还是得靠传统的竹竿、绳子。”去年,雷小红尝试用无人机进行扬花授粉,但产量不够理想。

今年,雷小红还试着稻药轮作,通过水稻制种与川芎轮种,增加土地收益,辐射带动周边农民收入提高。“川芎不怕风吹日晒,收获期还短,半年就能收成,刚好跟水稻制种的时间配合着来,每亩收益也和制种差不多。”

制种的日子有苦有甜。如今,雷小红将自己更深地扎进土地,同满田翠绿的秧苗一道,为丰收积蓄养分能量。

□文/图 达州日报社全媒体记者 曹芮铭 特约记者 程一凡 邱椿博

来源:

标签:

最近更新