泸沽湖马帮的队长杨直之一边牵着马一边唱着山歌录视频。
泸沽湖马帮队员们在返程途中休憩。
马帮从村里出发时,队员们为心爱的马儿戴上传统的马具和饰品。
(资料图片仅供参考)
在海拔3300米的山顶,泸沽湖马帮沿着古老的茶马古道前行。
杨直之在自建的摩梭马帮文化馆里展示马帮用具和饰品。
游客骑着泸沽湖马帮的骡子上山。
泸沽湖马帮队员在上山途中,顺便为自家散养在山间的牛群喂水喂盐。
泸沽湖马帮到达牛窝子山山顶,这里可以俯瞰泸沽湖山水全貌。
“天上麻鹞子,地下马脚子……”2023年初夏,曾一度消失的“赶马调”,伴随着“叮当叮当”的马铃声,再次回荡在凉山州盐源县泸沽湖畔的深谷密林间。马帮是摩梭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,曾一度消失。近年来,随着非遗文化传承保护、乡村振兴和旅游发展,久违的马帮铃声和赶马人歌声又回来了。
盐源县地处古代南方丝绸之路和茶马古道上,在交通和物流不便的年代,赶马人依靠非凡的胆识走南闯北,用当地特产与外地货物进行交换。随着交通的发展,马帮的运输功能被取代。
2017年,盐源县泸沽湖镇的杨直之提议重建马帮。他说:“我们可以探索一条将传统摩梭马帮文化与泸沽湖旅游结合的新路子!”他的想法得到了村里的积极响应。于是,以杨直之为队长的“泸沽湖马帮”开门迎客,共有8名赶马人,10匹骡马是他们的全部家当。与传统的货运马帮不同,“泸沽湖马帮”以载客骑游为主,根据当地地理条件,他们开辟了“湖畔走马”和“山野扎营”两条骑游路线。马帮赶马人带领游客在湖畔山顶扎营过夜、野外用餐。走累了,游客可以躺在山巅休息,远眺白云和山峦,俯瞰泸沽湖全景;夜深了,游客可以走出帐篷,在山顶上观银河,数星星……
几年下来,赶马的村民多了,赶马人的荷包慢慢也鼓了。马帮里的赶马人也学会了拍视频、开直播,运用社交网络平台宣传马帮文化,分享赶马人的生活。泸沽湖畔这群小有名气的摩梭马帮渐渐被更多人所知晓。
摩梭马帮所承载的人文价值也引起了当地文化部门和学者的关注。近年来,在当地凉山州泸沽湖摩梭文化研究会的协助下,盐源县文化馆将摩梭人的马帮习俗申报了凉山州非物质文化遗产。2022年,摩梭人马帮习俗正式列入凉山州第七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名录。
记者 尹钢 摄影报道
来源:四川日报
标签: